文:大卫.史耐德(David Schneider)
未来
未来的样貌会是什麽样子?简单的答案是:关节置换、心脏节律器、医用导管、人工网膜、心脏瓣膜和脑深层电刺激器都逐渐进步。调整其设计和修改原型,都将带来微小的改进,但每个专科领域的制造商打造出一系列的植入物,就代表的科技上的大幅跃进,也时常会开启过往从没有人挑战过的疾病领域。
医疗器材制造商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小。
人工心肺一开始约为衣柜的大小,有多个呼呼作响的滚筒——扭动的管子中涌动着深红色血液——以及无数个零件。机械化的心脏是在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,目的是为不须卧床的患者提供心肺功能。虽然八○年代第一颗植入式的人工心脏确实植入在患者的胸腔中,但负责供电的电池仍大的像洗碗机一样。对於人造心脏来说,这种运作过程十分颠簸,但现在这些设备皆由外部微电脑控制,电脑则由火腿三明治大小的电池供电。总而言之,患者四处走动甚至运动时,都会背着一个小背包。
除了胸部的伤疤,现代的机械心脏接受者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:他们没有脉搏。这些机器的内部有连续转动的叶片,无须会开关的阀门(心脏瓣膜)就可以驱动血液流动。
新型的机器还会更小,未来的发电设备有可能会使用像钢铁人身上的植入式电池,一次就能用上好几年。未来的人工心脏将不再像机器帮浦,反而会小到难以想像的程度。事实上,虽然现在还无法想像,但未来的人造心脏可能是奈米级大小。
我们的肾脏大约与拳头一样大,但需要大约身体五分之一的血液供应。它们负责清除血液中的废物(排到尿液中),并保持电解质平衡。当肾脏衰竭时,必须接受活体肾脏移植或定期洗肾。目前,洗肾机高约四英尺,类似一个带管子和旋转气瓶的小型人工心肺。人们不禁要问,这些机器不到几十年内会变得多小?人造肾会小到可以植入体内吗?我实在不敢说不会。但随着人工器官持续变成微型,治疗方式也会更有效地避免使用到人造器官。
随着基因编辑技术(CRISPR)的出现,毫无疑问地,每个人都将完成DNA解码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能藉此纠正遗传缺陷。所有可能与遗传相关的疾病(遗传性疾病或染色体损伤)都将成为过去,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心衰竭和皮肤癌等。
创伤(包括脾脏和肝脏撕裂、肺塌陷、骨折和脑部挫伤)似乎是人类生活当中的必然。具保护性的运动器材或增强版的车辆安全系统,都能降低伤害的严重程度。然而,在有如科幻小说的未来,有没有可能完全无人伤亡?我猜「不太可能」,但几十年前,应该也没人想到大脑植入物可以消除手部颤动的症状。
如果生命是宇宙中最神圣的东西、如果「生命权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」,那麽死亡就是危害人类的罪过。一旦要开始延长人类寿命,医疗照护产业的影响层面将变得更加重大。如果我们注定要活上几百年,我们是否会都更害怕创伤和无谓的死亡?在现代遭遇车祸而意外死亡是一回事,但在未来原本预期能够活上好几个世纪,却也因车祸而死亡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最终,我们可能会更加畏惧死亡。
我们真能战胜细菌吗?这些微生物战士可能是我们最严峻的挑战,不过我们一旦真正利用了基因控制的力量,我们怎麽能打赌人类没办法消除这些威胁呢?也许对人类更大的威胁,将是星际太空船带回在其他星球演化了数十亿年的外星微生物。你一定觉得我疯了。
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十年里,将会展开一场三管齐下、对抗各种疑难杂症的战争,这三种方式分别是:生医药、植入物和基因治疗。在基因治疗的补救措施获得更多改良之前,生医药(药物学和营养学领域)将继续在细胞层次上治疗疾病。当这些都无效时,就会考虑植入某些装置以治癒疾病。
例如,人们直到一九二○年代纯化出胰岛素、以每日胰岛素针剂来治疗糖尿病之前,并不完全了解糖尿病。随着胰岛素帮浦的出现,针剂就变得不那麽重要了。虽然人们对植入的胰脏组织已进行深入的研究,期望能恢复患者自体胰岛素的制造功能,但基因治疗仍是最终极目标。对於糖尿病来说,从生医药、植入物和基因治疗切入的战争依然存在,但在一个世纪後,应该没有人会选择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糖尿病,而这将会是无可避免的趋势。
你可以用以下问题来检验医学未来学家的信念:如果你现在必须把全部资产投资到一家专门的医疗公司,然後接下来的一百年不能碰那笔钱,那麽你会把钱投资到哪里?是制药公司、人工关节制造商、基因研究的公司,还是研究生物电的公司?虽然我本身就是骨科医师,但我实在无法想像一个世纪後人们还在置换关节。同样道理,应该也不会有患者持续进行化疗,因为届时根本不会有人罹患癌症。因此,决定要投资在生物电研究或基因研究的公司,取决於你认为医学的未来将着重在哪个领域。医师将来是负责治疗疾病,抑或是负责强化赛柏格新人类?
人类肯定会在一、二十年内使基因改造成为常态。有可能在一个世纪内(甚至更快),每个人都能摆脱遗传的错误,这甚至会成为强制性的措施,因为有染色体缺陷的人会因此被视为「罹病的」,到时已经无关个人意志的问题了。我预言,二十二世纪的人们反抗「基改」的力道,会使当今的反疫苗势力看起来弱不禁风。
…